-
《圣经》中说:“你们不像小孩子,便不得进入天国。”
《圣经》中说:“你们不像小孩子,便不得进入天国。”小孩子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!我们的黄金时代虽然已经过去,但我们可以因了艺术的修养而重新面见这幸福、仁爱而和平的世...
-
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赞美儿童了。因为儿童大都是最富于同情的
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赞美儿童了。因为儿童大都是最富于同情的。且其同情不但及于人类,又自然地及于猫犬、花草、鸟蝶、鱼虫、玩具等一切事物,他们认真地对猫犬说话,认真地和...
-
-
画家的心,必常与所描写的对象相共鸣共感,共悲共喜,共泣共笑
画家的心,必常与所描写的对象相共鸣共感,共悲共喜,共泣共笑;倘不具备这种深广的同情心,而徒事手指的刻划,决不能成为真的画家。即使他能描画,所描的至多仅抵一幅照相...
-
故艺术家所见的世界,可说是一视同仁的世界,平等的世界
所以一枝枯木,一块怪石,在实用上全无价值,而在中国画家是很好的题材。无名的野花,在诗人的眼中异常美丽。故艺术家所见的世界,可说是一视同仁的世界,平等的世界。
-
于是我恍然悟到,这就是美的心境,就是文学的描写中所常用的手法
于是我恍然悟到,这就是美的心境,就是文学的描写中所常用的手法,就是绘画的构图上所经营的问题。这都是同情心的发展。普通人的同情只能及于同类的人,或至多及于动物;但...
-
但在对于自然的灵感这一点上,各派画家是相同的
绘画上就有种种的画派。伟大广博的自然,具有种种方面。从自然的形象方面获得灵感,而创作绘画,便成为“写实派”;从自然的色彩方面获得灵感,而创作绘画,便成为“印象派...
-
艺术的心不变,故艺术可说是“常新的”
这犹如人的服装因了各时代的制度而改样,或为古装,或为时装;但衣服里面的肉体是不变的。脱去了衣服,古人与今人都是同样的人,无所谓古今。同理,不拘泥其表面,而接触其...
-
但表现的形式尤为主要,切不可忽视
文人往往欢喜《梅妻鹤子图》《赤壁泛舟图》《黛玉葬花图》;基督徒欢喜《圣母子图》《基督升天图》,这都是欢喜画的附属的题材(意义),而不是赏识画本身的表现(形式),...
-
又如不说梅或花,而说一抽象的“美”字,这便是“观念”
又如不说梅或花,而说一抽象的“美”字,这便是“观念”。“旧时月色”的“旧时”,“不管清寒”的“清寒”,都是观念。“善恶”,“运命”,“幸福”,“和平”,……都是...
栏目索引
阅读排行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