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
魏晋玄学——一门讲究扯淡的学问
魏晋因为都是造反王朝,所以政治风气敏感而脆弱,统治者忌惮大家说闲话,所以当时的学说就是“清谈”只谈学术,不提高层 “清谈”主要包括什么呢? 一、当遇到一位善于听取意见的领导(君王或者上级大臣)一定要力所能及地给他泼冷水 曹操义子,玄学祖先何晏,曾遇见一位小伙子王弼正面杠他,但是他没有生气,还觉得这小伙子是个人才。因此他们可能在别的方面心胸不宽广,但在人才方面心理承受能力很强。 除了关于“圣人”的话题会引起他们辩论,世界宇宙的话题他们也不少谈 比如世界万物的创造者是谁这个问题,他们就曾经谈论多年,最后总结出一条道家学说“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,老子称之为无”笼统地说就是规律,他们认为“无”,非常重要,哲学称之为“贵无论”,因为他们的代表观点在正始年间流行,所以叫作正始玄学 二、如果可能,一定要找个网红对手(当时的名流)在行动上要发自肺腑地批他,拔高自己 魏晋第二批玄学家,就是竹林七贤,代表人物是阮籍与嵇康,喜欢在竹林清谈,以批判名人为主。 嵇康反对儒家的“名教”制度,提倡人与人的关系要自然,扔掉名教的束缚“越名教而任自然”,属于激进派。 阮籍相比之下温和多了,经常劝嵇康冷静,认为“名教”和“自然”都很重要 三、要深入了解同僚的想法,他们支持的你要反对;他们反对的你要支持,并且管这叫创新 这是西晋末期的事了,两位玄学大家裴頠和郭象,是专业批判老前辈人士,裴頠主要批判王弼、何晏,认为万事万物都是从存在的东西中生出的,这就是“崇有论” 郭象则是谁都批判,什么学说都没有其存在道理,每个东西都是独立存在的,是自由的,是自然而然生出来的,然而万事万物也是有一定联系的,所以万物都是独立的,也相互联系,一直变化,这就是郭象的独化论。 虽然各自观点不同,但是也反映了当时的历史:何晏、王弼活在曹魏,生活难但是有希望,向往无为而治;阮籍,嵇康活在魏晋交替,兵荒马乱之时,很悲观;裴頠活在短暂的统一时期,相对乐观;郭象经历了八王之乱,基本都麻木了,对社会充满绝望。 所以虽然魏晋学说给我们神神叨叨的感觉,但是人家也是一门正经学说,不容置疑。
收藏
1
有帮助
72
没帮助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