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是唐山大地震四十五周年,很多人重温了《唐山大地震》,对影片中的演员演技均给予了认可。然而有许多人认为徐帆演的母亲之所以选择救男孩,是不是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?
针对这个问题,我们掀起了激烈的讨论,有的说确实如此,七八十年代的人都希望留下男孩来传宗接代;
有的说之所以救弟弟是因为姐姐已经不能发出声音,救姐姐的希望不大;
还有的说是因为妈妈觉得,女孩是姐姐,在父母印象中自然而然把“姐姐”与“奉献、牺牲、承担”等词联系起来,同理,如果男孩是哥哥,母亲也会选择先救女孩。
众说纷纭中,我觉得都有道理,但单个拿出来,又都不正确,如果把这三点作为简答题的三点同时并举,又只能得一半的分,那一半分就输在谁也不是这位母亲,谁也不知道这位母亲心里如何作想。
危急时刻,手心手背都是肉,不管怎么重男轻女,母亲一定都想救,但是危机情况下只能选择一个,,权衡利弊之后她决定遵从人的本能,选择对自己以后可能最有利的那一位,然后,就是对丈夫和女儿无限期的愧疚和无止境的心理折磨。
这个母亲在选择的这一刻是有私心的,但是这个私心带来的是她无穷无尽的痛苦。
不能以重男轻女批判她不爱孩子,不能以救治希望不大推测她不想就孩子,也不能以姐姐必须承担责任想象的她刻薄无情,只能说匮乏的条件,灾难的重大,造成了悲剧性后果,无法挽回。
逝者已逝,活着的人,还要带着他们的希望走下去。
与其猜测,不如祝福这些在灾难中,勇敢地走下去的人。
人生总有遗憾,用信心和希望弥补不完满,坚守着自己应该坚守的,才是最难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