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前看到有朋友说读不下去草叶集,可能是因为草叶集过分宣扬了一种美国梦,而我们在中国,确实不需要那么多美国梦的渲染。从世界观和格局上,草叶集也许没有泰戈尔的诗那么大。
其实泰戈尔的《吉檀迦利》有的人也读不下去整篇,其原因在于它是一本宗教诗,读者要带有阅读宗教诗的情感去阅读,并且代入作者本人的敬拜,才能体会作者想表达的内容,要让所有的人都可以理解《吉檀迦利》还真是难为了现在的泛泛之辈。
二者相比之下,自我感觉《吉檀迦利》作为一部成功的宗教诗,格局还是比《草叶集》大的,因为《吉檀迦利》在诗歌的表达方式上和《圣经》等宗教诗篇还是能遥相呼应,其表达的情感也是差不多的,但《草叶集》的错误在于只局限于一个国家,宣扬一个国家的美妙,这样就会让身在其他国家或者时代相隔久远的人很难共情。很难读下去,就很难发掘他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,没有放在世界的角度去写作诗歌,是惠特曼考虑欠妥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