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子曰:“父母在,不远游。”父母健在不能去远方旅游?非也,孔子他老人家也周游列国,没有那么残忍。原话说的是“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。”(《论语·八佾》)只要有正当的理由,还是可以远游的。
2.“无所不用其极”现在用为贬义,指做坏事时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。但其本意却是褒义,指尽一切努力培养良好的道德。《大学》曰:“汤之盘铭曰:‘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’……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。”
3.“是可忍也,孰不可忍也”现在一般是指已忍无可忍,绝不再继续忍受的意思。如果这都可以忍受,还有什么不可以忍受呢?不过其本意却是指,如果这都忍心去做,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呢。
孔子谓季氏:“八佾舞于庭,是可忍也,孰不可忍也?”(《论语·八佾》)季氏连天子的礼乐(八佾)都忍心僭越,那还有什么犯分乱理的事情做不出来呢?但是说起来这两句话不仔细区分,没有大的区别。
4.“以德报怨”
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《论语》里,因此大家都认为这是孔子的主张,其实这恰恰是孔子所反对的,只有道家才主张“大小多少,报怨以德”。(《老子》)
孔子是反对以德报怨的。孔子主张“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”(《论语·宪问》)
5.“老而不死,是为贼”其实是孔子用来批评朋友的,现在一般是用来责骂老人老不死的不敬语。这纯属断章取义。此语原出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幼而不孙弟,长而无述焉,老而不死,是为贼!”
孔子去见老朋友原壤,他却无礼地叉开双腿坐等孔子,所以孔子用手杖敲着他的小腿,说他年幼时不讲孝悌,长大后又没做出什么成就,老而不死,真是害人虫。其实是责备他为老不尊,老而无德。
6.“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”其实,这句话是有语境的,女子也是有所特指的。原文为:“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,近之则不孙,远之则怨。”(《论语·阳货》)孔子是说那些——亲近他,他就无礼,疏远他,他就怨恨——的女子,才是难养的。
7.“食、色,性也”食、色,就是人性。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孔子的人性观,其实是张冠李戴。
这是告子的人性观。告子曰:“食、色,性也。”(《孟子·告子上》)
孔子认为,食、色不是人性所在,而是人的大欲,“饮食男女,人之大欲存焉”(《礼记·礼运》)。
8.“尽信《书》,则不如无《书》”
现在一般用为“尽信书,则不如无书”,指读书时不能盲目迷信书本,而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。这是句意引伸发展。
孟子原文中的书,不是泛指所有书籍,而是特指《书》(《尚书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