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伯虎出生于官宦世家,三代以上都是地方大员,但到了他的父辈这一代,家道已经中落,父亲是当地一家小酒馆的老板,只能算得上苏州的一个富裕家庭,并不是以前的地方权贵阶层。
唐伯虎自小聪明伶俐,过目能诵,父亲也希望他读书博取功名,加上祖传基因,唐伯虎不仅是一位超级学霸,15岁以第一名补苏州府府学附生,更在绘画、作诗、书法等方面进步飞速,很快他就成了当地的一位名人,结交了很多当地的社会名流,包括祝枝山、文征明、徐祯卿等人,江南四大才子之名从此传开。
在封建时代,科举几乎是选择官员的唯一途径,只要考的好,仕途会一片光明,按照唐伯虎的聪明才智和他后来的成就,考取功名易如反掌。
然而,在唐伯虎24岁时,家里突发重大变故,在短短的一两年时间里,他的父亲、母亲、妻子、儿子相继去世,妹妹不堪家庭变故自杀身亡,只留下他和弟弟唐申两个人。
家庭突发变故,五位亲人离世,对唐伯虎身心造成巨大打击,失去家庭顶梁柱,一心考取功名的唐伯虎也就失去了经济来源,一度变得十分消极。还是在好友祝枝山的多次劝说下,他才再次鼓起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,把心思放在了学业上。几年之后,唐伯虎28岁那年,应天府乡试时考取第一名(解元),相当于现在几个省的第一名,因此唐伯虎又被人们称作“唐解元”。
从此,唐伯虎的名气更大,按照这个成绩,在会试时至少也能中个进士,今后极有可能成为中央高官或者地方大员,可以说前途无量,一些地方官员、社会名流纷纷与他结交。
一个更大的变故正在前方等着他——科场舞弊案。
乡试第二年就是会试,29岁那年,唐伯虎进京参加最重要的一场考试——会试。在去参加会试的路上,他与同去赶考的江阴人、富家公子徐经相识,正好那年主考官叫程敏政。程敏政是明朝时的一位神通,与东汉神童孔融、唐朝神通李泌齐名,他父亲是兵部尚书,10岁时就被特招到翰林院读书,后来考中进士,一甲第二名,即“榜眼”,也就是说全国第二名,而且他是同榜350名进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位。
这年会试时,程敏政出的题目相当冷门,所有参加会试的人当中,只有唐伯虎和徐经两个人做对,这在历史科考中几乎是没有前例的,也就是说如果唐伯虎不存在作弊的情况,他很有可能是当年的状元,也就是说全国第一,徐经有可能是全国第二。
但是,这个结果是其他学子所不能接受的,其中有人就向上告发,说科场舞弊。结果程敏政、唐伯虎、徐经三人被抓,在严刑拷打下,徐经供出了自己买通程敏政家仆,获得考试题目,与唐伯虎提前做出答案,因此两人考出最好的成绩。不过,关于这次科场舞弊案的具体情况说法不一,但唐伯虎受牵连是事实。
唐伯虎被判永不录用为官,只给了他一个偏远地区的小吏职位,还不算系统正式编制。这对于二十多年寒窗苦读的唐伯虎来说,一切希望都破灭了。
唐伯虎有文人的清高,他拒绝了组织的安排,选择回到老家,从此开始了他穷困潦倒,以卖字画为生的后半生。
回到家后,他的第二任妻子何氏离他而去,他的弟弟也提出与他分家。万念俱灰的唐伯虎,从此没有了任何牵挂!
他选择喝酒、纵情声色、吟诗作画来打磨时间。因为名声在外,唐伯虎吸引了宁王的注意,宁王朱宸濠是明朝宗室,把唐伯虎拉拢到身边为自己办事。落魄的唐伯虎重新点燃希望,他离开苏州,来到江西宁王府上做事,但很快他发现宁王想造反,于是唐伯虎假装疯疯癫癫,甚至不惜脱掉衣服到大街上裸奔,以此证明自己已是一个废人。
唐伯虎靠装疯卖傻逃离了宁王府,回到苏州,继续他穷困潦倒的生活。
期间,他靠卖字画为生。
在苏州桃花坞里买了一小块地,盖了一间桃花庵,这里成了他最后的家,在这里创作了著名的《桃花庵歌》。
民间传说在唐伯虎36岁那年,他在风月场合认识了名妓沈九娘,这位红颜知己陪伴走过了几年时光,但九娘病逝,对唐伯虎有一次打击。
1524年,一代才子唐伯虎去世,享年54岁。
临死前,唐伯虎留下绝笔诗:
生在阳间有散场,死归地府也何妨?
阳间地府俱相似,只当漂流在异乡。
他死时,已经家徒四壁,还是好友祝枝山出钱把他安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