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
儒学复兴的新款式——理学
唐朝信奉道教,想找姓氏依托,韩愈为了复兴儒学吼出了一嗓子,但有且仅有一嗓子,在唐朝还是不受重视的。 真正复兴儒学的是北宋五子:周敦颐、张载、邵雍、程颢、程颐 周敦颐,《爱莲说》的作者,二程的师父,用太极图解释世界的来源和理学,认为太极是一种无形但真实存在的东西,承接的是董仲舒的汉代儒学思想。 邵雍,北宋五子中年纪最大,交游最广的人,其余北宋四子都是他的朋友,也是著名人物司马光的朋友,司马光送了邵雍几亩地和几间房子,邵雍谓之为“安乐窝”,每天出门遛弯,那些崇拜他的人还会给他沿路盖房子,称为“行窝”,认为人们之所以觉得生活苦,是因为人的主观视角,认为什么苦,它就苦,所以要跳脱出来从别人的角度看生活,称为“观物”。 张载,二程的表叔,但认为二程的学术研究水平更加高明,所以虚心向他们请教,名为叔侄,实为师生。 张载本有心从军,被范仲淹劝告好好读书,因此真的好好读书,读得很杂,总结出“气本论”认为世界是气,看得见摸得着的,叫有形的气;看不见摸不着的,叫无形的气。名言是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”,“往圣”指的是文王、武王、周公、孔子、孟子等人,所以张载搞的也是儒学。 二程是北宋理学集大成者,二者性格差异较大,哥哥亲切活泼,弟弟踏实严谨,哥哥讲道理平易近人,在潜移默化中让人心服口服,是在王安石变法期间唯一能同时说动王安石和司马光的人,可惜就是去世太早,否则可能会影响甚至改变历史进程。 但是程颐和哥哥不一样,不喜欢开玩笑,用一生践行着“严肃”二字,绝对的不苟言笑不通人情,还因为斋戒时应不应该吃肉的问题和苏轼吵过架。 程颢提出“天理”,可以理解为自然规律、科学知识等,认为天地就像磨盘,万物在中间被碾压。碾压出的世间万物有善有恶,而作为能辨别善恶的人类,就要扬善去恶。“天理”最早出自《礼记》,程颢让它成为了哲学概念,周敦颐的太极,邵雍的观物,张载的气本论都归结为天理了。 而弟弟程颐继承了哥哥程颢的思想,认为找到天理的方法就是“格物致知”,把一样东西往死里研究,直到研究出最本质的原理,这就是格物致知,认为每天格一物,天天有进步,离天理也更进一步。 总结起来就是周敦颐的太极说解答了世界是怎么来的,邵雍的观物即为如何看世界,张载的气本论解答了世界是什么,程颢的天理说解答了世界是怎么回事,程颐的格物致知回答了应该怎么做。
收藏
0
有帮助
98
没帮助
0

上一篇:中国的道教

下一篇:朱熹的主要思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