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熹出生在南宋时的福建,那时候天降异象,人们认为这个孩子不简单,而当时的南宋积贫又积弱朱熹科考高中后,回到家乡当官,收不到税(因为当时出家当和尚之风盛行),百姓也不文明,动不动打打杀杀,让朱熹意识到问题可能出现在百姓的思想上,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复兴儒学。
他的主要理论有:1.天理论
认为世间万事万物的存在与消亡都是由天理确定的,天理就是万事万物的总规律(打击当时流行的轮回说、前世今生说),人的生命只有一次,没有下辈子,不如好好享受今生。
还认为三纲五常也是天理,在董仲舒的基础上,强调臣民就是要听皇帝的话,子女就是要听父亲的话,妻子就是要听丈夫的话,同时遵守“仁义礼智信”五常,因为过分强调“必须听”三个字,从而忽略了“纲”的本质性,这一点虽然在现在广受诟病,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,对于国家的内部统治还是蛮有用的。
2.人性论
朱熹继承张载的思想,认为人性主要靠两个因素决定,一为天命之性,二为气质之性,天命之性即为美德,但是在后期的成长中会受到污染,人有可能变坏;气质之性即是每个人出生的时候气都不一样,出生的时候气清,天性善良、气浊则天生性恶。
天命之性确定了每个人都有仁义礼智信,都可以成为圣人,但社会环境和气质之性都会影响我们在圣人道路上前进的步伐,那么这样我们就应该——
3.格物致知
朱熹继承了程颐的思想,认为格物致知不仅可以明理,更重要的是成为圣人。
很多著名的思想理论都是格出来的,格物这事儿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,要不断格物,才能修炼成圣人。
因此朱熹的言论就是:天理论+人性论=你要做个圣人
格物致知=教你怎么做个圣人,通过儒家思想稳定国家秩序,内部稳定,思想统一,国家实力才能增强。
朱熹的思想理论,主要继承了北宋五子,尤其是程颢、程颐的思想,后世称之为“程朱理学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