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经听到过一些留学生的观点“我们现在所学的,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,和现在不沾边。我甚至觉得,到了和我们同龄的人掌权的时候,这里会变成一个“花瓶国家”,满大街花瓶,打扮得非常漂亮,但论起真才实学,有的土生土长的中国人,掌握得都没有我们多。这个年代,预计(估计)没有什么会传给后世的了。”
起初我觉得,这些人怎么这么想,我们也有真才实学,又不是花拳绣腿,但是现在结合一些现实,发现人家说得真的一点也没错,未来真的到我们独当一面的时候,真有可能发展成花瓶林立,华而不实。我们容颜和形象上是比别的国家塑造得好,但是内在思想文化方面,却真的很少有人钻研。
风水轮流转,有的年轻时好看,有的人老来俏,这个本来不应该成为一个看得比命还重要的东西,但是不得不说,现在的消费主义引发的偏激审美观点,把人带得越来越偏。
化妆品和医美商家为了卖出自己的商品,在广告语中添加“只要你美,一切皆有可能”,把升职、加薪、找对象等等都和美挂钩,只要有了美貌就有了一切,导致有的人从小就无心学习,只想着如何把自己变美变漂亮,甚至网传一些作家、教师的照片,评论里也有“长得好看,颜值加分”等等评论,我们自己习惯了没有关系,但在有些外国人听起来,就会解读成“这个中国人没什么真才实学,之所以走上这个岗位,走上这条道路,都是靠着颜值加分,所谓的学识也都是噱头。”这样一来别人说我们这是“花瓶国家”也一点错都没有,因为我们无论是微博的评论,还是平时的生活中,都把颜值看得过于重要了。
不用我们这个年代掌权,现在就有一些美女明明没有什么能力却可以平步青云,可和她平级,非常有能力但颜值差一些的,却始终得不到升职加薪的机会,明明是美容院的一个噱头,却人人趋之若鹜,导致越来越多的女孩子相信颜值即真理,心甘情愿地把钱砸在美容院,达成美容院的盈利,看似是条好出路,实际上对女孩子却是个恶性循环,因为现在颜值攀比从幼儿园就已经开始了。
所以回到这个问题,我们要把什么传给后世?颜值正义传给后世?那么这些相比于经典诵读、论语中庸,又能有什么影响力呢?又有什么值得外国人向往学习的?(因为颜值正义已经是有些国家抛弃了十几年的概念,还会反过头来再学习这个吗?)
有些人说,让他们继续学习几百年前的经典诵读不就好了?那么好啊,我们国家难道就是啃文化老本的吗?这话说出来也真是有意思了。
还有人批判民国文学家林徽因、张爱玲丑,丑则丑矣,现在这些大眼美女几个成就能及得上她们的,从前众人尊称林、张为女先生、女豪杰,林徽因曾经得到过泰戈尔的称赞,张爱玲和写《普汉先生》的美国作家见过面;但是现在有的美女街头被留学生提问,表示听不懂英语,他们用中文提问一些中国传统常识,她们也是愣头愣脑答不上来,然而她们键盘称快,批判这些民国名人“丑”,我真是不敢苟同。
总之我觉得我们作为一个五千年文化的国家,不应该轻易被消费主义洗脑,被颜值即正义控制,起码为了能够让我们一直在东方傲立不倒,我们应该拿出些可以证明我们有实力的东西。
不是批判我们所有人都不努力,而是大多数人,努力的方向有错误,判断的标准有问题。
如果我们有一天在评论哪个女老师,或者哪个女作家,能从她的文笔,学历上重点入手,而不是一大片讨论“长得好看”的,那么从那一天开始,批判我们是花瓶国家的,也会越来越少了。因为人家学习的是我们国家的文化和经典,而不是我们的颜值批判,只要我们对颜值不那么在意(不是不在意,是不那么在意),那么这种说法自然也就会不攻自破了。